
情绪管理
如何坦然面对家庭“失重” |
|||
来源:互联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23 |
|||
“空巢”,说到底就是子女离开后家庭出现的失重现象。
甬上一位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刚刚接受过一位“空巢”老人的咨询。“她是一个事业型的老人,孩子去年去了国外进修。来找我时,她精神状态明显不好,说自己近一年来经常失眠,人也憔悴了不少。絮絮叨叨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导致她精神状况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孩子外出读书,生活空巢,精神失去了寄托。”
这样的情况,甬上心理咨询师碰到的并不少。尤其是对于“失独家庭”而言,这样的心理问题更为常见。
这种心理困扰多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儿女离开之后的失落感。20多年都是将孩子作为生活的重心,孩子突然离开后,父母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天天看着其成长变化,于是就觉得生活失去了平衡,找不到意义所在。
第二是在对自我的认知上。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离开后,突然觉得自己老了,身体上、心理上都走下坡路。女性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三是对自身养老的恐慌。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养儿为防老”,可如今孩子不在身边,不能提供周到的照顾,老人们难免会担心“万一生病了怎么办”。
针对这样的困扰,甬上心理咨询师给出几条建议:
首先,既然不能改变,不妨大胆放手。换个角度思考,孩子的独自离开,正是锻炼其独立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好时机,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有利于他将来的发展。
其次,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培养多种兴趣,广交朋友也是克服“空巢”心理的极佳途径。有精力家庭的还可以尝试新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多样化,如看电影、逛书店、旅游等,想方设法让空余时间充实起来。
第三,勇于、善于发出求助信号。告诉孩子你需要的是什么;说出生活上的不便,社工和热心的邻居们也都会伸出援手。居家养老,基于个人在心理上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当然,子女、亲戚也尽量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状况,发现他们有消极情绪要多多沟通,必要时及时就医,不能一味把这些消极的情绪看做是老年人的“正常心态”。
|
|||
|
|||
|
相关阅读
- 一个人自卑和家庭有很大关系2019.12.10
- 什么是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怎么办2019.12.10
- 社交障碍的分类有哪些?有什么定义?2019.12.03
- 得了焦虑症该怎么办2019.12.03
- 婚姻里的“蚁虫”是怎样一步步将婚2019.12.03
- 亲密关系好不好,关键就在于这一点2019.12.02
- 孩子学习或做事磨蹭的原因与对策2019.12.02
- 如何走出自卑 学会这十招2019.11.27
- 当你的婚姻出现问题,不要向三种人2019.11.27
- 这五句能量满满的话你对孩子说过吗2019.10.18
心理课程 >>
更多>>
- “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第十八课母亲的功能”
- 11.11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关注孩子的
- 2017年钢子老师工作室走进厦门合田茶铺开
- 11.4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理解孩子和要
- “钢子老师亲子关系沙龙第十九课”1.6开课
- 欧文·亚隆团体心理咨询读书会
- 张晋岗“幸福夫妻同修小组”开班
- 钢子老师工作室《爱情筷子手》读书会2012
- 钢子老师“经典原生家庭成长课”再开幕
- 钢子老师工作室周五心理沙龙
- 厦门格铼海曼《叔本华的治疗》读书会2012
- 职业减压课程“职场心动力”招生
- 7月8日开课“钢子老师家庭关系之父母成长沙
- 10.26张晋岗周四公益沙龙《走不出的原生
- 心理咨询师成长分析小组
- 职场心动力系列课程—钢子老师工作室
- 爱上双人舞免费首次体验课心理沙龙开始报名!
- 舞蹈静心能量课堂
- 心理学经典书籍《读书会》
- 张晋岗老师2017青少年宫心理沙龙春季预告
心理文章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