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中心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心理沙龙

清晰边界的重要性

来源:格铼海曼心理      作者:费小懿      发布时间:2013-11-06     

       团体像是家庭,里面有父母、子女,这些影像会从其他组员那里看到、体验到,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投射。这也是团体工作的重点。
  有时候团体里会发生,如果某个其他组员的状况不好,这个组员会异常着急,情绪的起伏冲突剧烈。那种感觉就如同“你不好起来的话,我也就不能好!”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是对配偶说、子女说、父母说。
  听起来,在二者之间没有界限,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你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而这种的“不能分开”,展现出的正是一种“边界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下,这种为对方焦虑、担忧、着急的现象常被理解为爱。在极致的情况下,甚至觉得害怕父母老去,觉得父母一旦去世,自己也就没有了活着的价值、意义。
  一个孩子曾经在母亲的子宫里十个月,那是一种共生的状态。然后来到这个世界上,依然保持着这种状态。婴儿会识别母亲的喜怒哀乐,那是超乎语言的。一个焦虑的母亲也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脱离这种共生状态的过程。
  但很多人走进坟墓的时候还只是孩子而已,因为终其一生的成长过程中都没有完成将边界划分清晰这个任务。边界的不清晰意思是无法有意识地感知“我是我,你是你”。于是会将我的视为你的,我的感受投射给你,我的意愿强加给你。这是一种依赖,也是一种无法将他人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允许他人有他人自己的议题,能看清楚什么是自己的焦虑,什么是他人需要自己去面对的问题。
  在团体里,当边界不清的议题出现时,它往往是跟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孝道、情谊混为了一谈,其实边界不清并不是真正的情深意切,而是不能允许他人独立地作为他人,其根源是自身的无法独立。因此要拽着他人跟自己一道,需要他人活在自己的界限内,否则自身的独立存在就缺乏了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团体里的其他成员问当事人:“为何他/她好,你才能好呢?”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会令当事者去打住,并开始反思。
上一篇:《“不”—引发混乱的罪魁祸首》2013.11.16外图心理讲座
下一篇:团体中敞开自己和他人空间的尝试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