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文集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张晋岗

张晋岗:儿子叛逆我要一再退让吗?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17-05-07     

(心理沙龙录音片段)


家长(妈妈):儿子上高中了后,最近变得很叛逆,而且特别是针对我,他觉得我什么都能忍让,一味退让,所以一直对我提出很多要求,变得很任性,想要买的东西一定要满足他,最近因为没有答应他一个要求,他就生气了不跟我说话,也不让我回家,我只能一直在外面逛,等他睡着了才回家,现在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办了?

钢子老师:刚才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小时候父母如果打你们的时候,你是选择跑还是不跑?这位妈妈的回答是“不跑。”我先说跑和不跑的孩子,再回答你这个问题。跑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在心里是最亲的孩子,不跑的孩子是跟父母没有感情的孩子。这句话虽然说的有点过,但是大家回去想一想,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的,不跑是跟父母不亲的孩子。

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顺有一个定义,善事父母为孝,大家去理解,用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你的父母,称之为孝顺。还一种解释,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父母是孝顺,什么意思?做让社会认可的事情,好的事情,是对父母的孝顺,把自己发展的很好,过得很幸福是对父母的大孝,这是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是我妈一说言听计从,这不是孝顺。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在社会上发扬光大,打个比方,你当官了,是个清官,所有人都认可你,这是孝顺。你遇到事情特别会保护自己把自己发展的很好,你一生过得很幸福,让你的父母很放心,这是孝顺。不跑,说你把我打死吧!这是拗劲,这是抗争,这跟那个孝顺离得很远,这是顶牛,这是不亲近。哪有父母希望把孩子打死的?跑了的孩子灵活生动的,“有话好好说呀,别打呀?!”这孩子能游戏,能保护自己。这是第一个点。

第二个点,这个妈妈呈现的是一个好的妻子在传统文化里,现代的社会里大家不讲这个,在传统文化里,她能尊重到老公,她能让家庭里和气,不起冲突,什么都能够宽容,让家庭气氛不要那么干仗,但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和传统文化不一样,说的是这个妈妈害怕冲突,她会成为那个不跑的孩子,因为她怕爸爸或者妈妈追她,追的呼哧带喘的很生气,她怕父母的情绪再激起来,她害怕冲突。到了长大以后,到了婚姻里面,她还在害怕冲突。

心理学上把躲避冲突,称之为:情感比较封闭,向内压抑,向内收。比那个冲突的夫妻情感淡漠一点。冲突让人更亲近,适当的冲突让人更融合。所以传统文化不是哪里都好,我们要提出新时代的意见。教孩子还是延续这个模式,怕冲突,怕跟孩子起冲突,这在本能上跟小时候是一模一样的,在结构上,这个妈妈没有长大,不能成为一个大的母亲。

传统文化里的母亲是什么?慈母。慈母用一句什么话讲出来。慈母是能够教出孩子在公众面前是得体的样子。这是这个母亲的功能,不能心慈手软。到哪里都很体面,这里对妈妈的要求是很多的,孩子还能顶撞妈妈?这是不会发生的事。这是规则。规则给人带来什么?规则在心理学上叫安全感。什么叫安全?就是在合法的领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规则了,胡作非为,这个世界就很不安全了。守法的人心里是安全,我们知道哪些是不可以干的,那我现在干的就是合法的,心里就很自由。所以母亲一味地退让,就变得没有规则,孩子不知道哪些事不能做,这个孩子心里会感觉很不安全。

我们在家里有三类父母。一类父母非常严苛,一旦犯错一招致命。打你个半死,再也不敢了,很强势,边界非常清晰,他一想到爸爸不让我这样,到哪里都规规矩矩的,别人一看好,这孩子也觉得很好,他得到赞扬了,他在规范当中获得社会认同,这是一类家庭。爸爸说什么,妈妈说赶紧的,爸爸说的对,赶紧听爸爸的。这孩子心里很安全,也许他不灵活,到哪里都规规矩矩的,但是心里很安全。

第二类是和平协商的,什么事情都问下孩子,你觉得呢?爸爸觉得怎么样,妈妈觉得怎么样,你觉得呢?你琢磨琢磨。孩子说,我不愿意这么干,妈妈说如果你不这么干,你的后果是什么你知道吗?孩子说我也知道啊,妈妈说那你受得了这个后果吗?孩子说我受得了。妈妈说,好了,受得了就这么干吧。这叫和平协商型的家庭。

第三类家庭是,问孩子,今天中午吃什么?有个补习班去不去?孩子说不去。那就不去。做了饭菜,孩子说我不喜欢吃,那不吃就不吃。这叫妥协型家长,这类家长让孩子感觉没有边界,他可以一味地进攻,越进攻心里越不安。没有边界,不知道规范在哪里,这是很不安全的。所以那些疯狂的人胡作非为的人,他们是很不安全的,内心里很不安。因为家庭里没有人告诉他,行了,就到这,你信不信再前进我收拾你。

对于提出问题的这个妈妈来说,我们推断,她如果心里是不跑的孩子,她就觉得父母的情绪就是我的边界。我一看父母不太高兴,我是不是哪里不对?她随时随地察言观色,她心理是很紧张的,心理紧张过度的人,一旦当了父母就必然会有一种倾向,想给孩子无限的边界,这就叫极端化,这是从两代人里寻找平衡。

所以太过宽容的人,在心里对自己的要求是很苛刻的,很残酷的,很压抑的。她去压抑爱自己,但是千万不能让我孩子也这样,所以她对待孩子是放松放松再放松,然后就变得没边没沿了,那个高强度的放松和自己内心高强度的紧张形成一种平衡。这都叫失边界。所以孩子在外面心理的安全边界是没有建立起来,就会回来向妈妈折腾,一直向内去寻找边界。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这样的。一岁之内,孩子和妈妈的黏着度很高,孩子一看不见妈妈就喊妈妈你在哪里?一岁之后,孩子就开始容许妈妈有一会不在,孩子要向外去探索其他的世界,你如果对孩子黏着度太高,就会阻碍孩子向外发展关系,一岁之后孩子开始向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发展关系,包括跟爸爸发展关系,跟爷爷奶奶建立关系。往外围拓展。

三岁之后离开家庭上幼儿园,跟家庭以外的人发展关系,但是有时候又不想去,不去幼儿园在家里玩,这说明孩子还在游移,在家庭和之外的世界来回游移。

到了六七岁孩子要上小学了,孩子就基本上要充分地适应集体生活,但是家庭仍然是他的主要归属和阵地。

到了青春期基本进入社会生活,我们那个时候青春期都是集体生活,周六才回来,那个时候就可以过一种离开家的生活。青春期是告别家庭的过程,家庭这摊水已经养不了这么大的鱼了,这个时候妈妈要一再地跟孩子分离。但是如果我们观察到你和孩子的黏着度很紧,孩子大事小情都跟你纠缠,说明孩子没有长大,在心理上没有长大,没有离开你发展出去,可是你已经没有营养了,你不够给孩子他所需要的,这条大鱼需要的水你已经不够给他了,这个困境在这里。

孩子在外面安全度不够,你觉得孩子在外面很阳光,这个阳光是孩子很辛苦构建出来的,你一定要这么理解,别觉得孩子在外面属于很自信的,他是使着劲表现出来的得体,心理是不安全的,回来他跟你还在纠缠。大部分孩子进入青春期,特别是男孩,你摸一下头他都不让,他会说,你离我远点,别啰嗦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他在告诉你,请给我空间。所以一直到青春期还和妈妈纠缠的孩子内心是不安的。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430日

 

 

上一篇:张晋岗:社会更需要人格完善的孩子
下一篇:张晋岗:女人的内心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
更多
心理课程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