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咨询预约专线:

0592-5053053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文集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0592-5053053
张晋岗

关于后悔的心理学意义-厦门心理咨询师张晋岗

来源:钢子老师工作室      作者:张晋岗      发布时间:2009-10-20     

关于后悔的心理学意义

钢子老师(张晋岗)

       每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

       看了电影宣传报道,兴冲冲去看完电影,还没有走出影院,就跟好友抱怨:这个主演水平太差了,真后悔相信了那个宣传片,还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去逛街;

       前一阵子,号称世界销售女神的某某人来本城举办免费销售演讲,到处都是该女子的头像宣传,结果很高兴去听了,回来不断地后悔,真他妈的倒霉,我竟然莫名其妙的在演讲课上被忽悠而交了3000元定金,实际上那个课讲的很糟糕,我根本就不会去听;

       四年大学读完要毕业了,但是工作似乎很难找,于是回家跟父母抱怨:真后悔当初听你们的话,选了这个烂专业,很多外专业的人都就业了我还没有找到工作;

       下班回到家里,看到老婆就说:老婆,下午开会的时候,我竟然说上海分公司的销售总监不称职,后来我才听人说,那个总监是我们领导的小姨子,我当时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下我领导要给我小鞋穿了,哎,后悔啊!

      ……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发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而去后悔当初的某个选择,做的某个决定,说的某句话或者某个思想观念;而有时候,根本就还没有看到什么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对自己所做过的事情和说过的话开始感到后悔了,这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内心潜意识中发生了什么?以及是什么让我们总是会有“后悔”这样一份感觉?

       这似乎要从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找找线索,也就是我们第一次开始学习到“后悔”这个感受在什么时候?后来又如何发展起来?还有一些什么相关的感受夹带其中?

       不过在正式的去探索早期的后悔源头时,我们最好先弄明白,后悔是什么?后悔就是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进行重新思考后,体会到的一种不安、担心或者恐惧的情绪。换句话说,每个人都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后果有一个头脑中的预设和初步的判断,如果某个行为的后果被意识评价为“积极和良性的”,那么个体就会安宁和感到愉快;如果相反,事情的结果可能被意识判断为“消极的和负面的”,那么个体很可能因为担心而感到焦虑和后悔。有些时候,个体甚至可能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对这件事情进行了结果的预设,但实际上这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实际上在你的潜意识里面,你还是对结果有一份“过多的担心”,或者叫“预支担心”——因为,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这是通常的情况。

       有人会说,那是不是等到结果真的出现了不良的一面,我们就可以有充分理由对事前的行为和举止名正言顺的后悔了?我要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通顺的逻辑,因为你要看到,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你很想要做那件事情,这完全属于你的意愿中的结果;但是事后,你会用很强的“应该不应该的”思维逻辑来评断你的“意愿部分”,然后如果再出现你不太愿意接受的后果,你就很容易把这个“前期的意愿”和“后期的现实结果”进行关联性的嫁接,你认为他们属于开在一棵树上的花。事情果真如此吗?真的是早期的那个意愿导致了后面的结果吗?另外,用后面的结果去评断早期的意愿行为是不是有价值?

        看一个明显的事实:张三开会时指出上海分公司销售总监不称职的这个故事。

       张三的内心意愿:我作为总公司的销售经理,既然大家讨论集团的销售情况,而且领导一直这么信任我,我就很愿意或者说很想把我看到的“事实”(某人的判断不见得是真正的事实,那只是一个个人的看法而已。)说出来。抱着这样的内在态度,张三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上海分公司的销售总监李晓芳很不称职。

       事情发展1:会后同事小刘说,你惨了,李晓芳是老总的小姨子啊,你不知道吗?这是小刘的内射部分:老总的亲属他总是会保护的,你还这不等于是当众打了老总的脸吗?

      张三反思:是啊,我真的太糟糕了。张三的这个思考反映了张三内心里面有和小刘一样的内射信息,也就是他们都有这样的认知成分。所以,张三因为考虑到别人——老总的感受而开始感到自责和后悔,并进而批评早期的那个意愿“真不妥当”。

       事情结局1:过了一个月,老总经过仔细的考核,把上海分公司的李晓芳调离工作岗位,并一如既往的信任张三,把张三调往上海分公司做销售总监,算是提升了一级。老总内心意愿是:公司要发展就要多一些像张三这样敢说真话的人。

       事情结局2:过了一个月,老总找了一个理由,把张三给赶出了公司。老总内心意愿是:像张三这样没有眼力的人怎么可能做好事情呢?他不顾及到我的面子,我岂能给他面子。

[ 1 ] [ 2 ] 下一页
上一篇:报复的心理学意义-厦门心理咨询师-钢子老师
下一篇:厦门心理咨询师:你身边的“黑衣人”
更多
心理课程 >> 更多>>